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。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,形似沙粒,故名沙眼。本病變過程早期結膜有浸潤,同時發(fā)生角膜血管翳,晚期由于受累瞼結膜發(fā)生瘢痕,以致眼瞼內翻畸形,加重角膜損害,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造成失明。
沙眼潛伏期約為5~12日。通常侵犯雙眼。
?。?癥狀:多為急性發(fā)病,病人有異物感、畏光、流淚和有很多黏液性分泌物。數(shù)周后急性癥狀消退,進入慢性期,此時可無任何不適或僅覺眼易疲勞。如此時治愈或自愈,可不留瘢痕。但在慢性病程中,常有重復感染,病情加重。
?。?體征
急性沙眼:急性濾泡結膜炎癥狀,眼瞼紅腫,結膜高度充血,乳頭增生瞼結膜粗糙不平,上下穹隆部結膜布滿濾泡,合并彌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結腫大。數(shù)周后急性炎癥消退,轉為慢性期。
慢性沙眼:反復感染,病程遷延數(shù)年至十多年。充血程度減輕,皮下組織彌漫性細胞浸潤,結膜肥厚,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,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。
角膜血管翳:由角膜緣外正常的毛細血管網,越過角膜緣進入透明角膜,影響視力,呈垂簾狀向下延伸。
在慢性病程中,結膜的病變逐漸為結締組織所取代,形成瘢痕。最早出現(xiàn)在上瞼結膜的瞼板溝處,呈水平白色條紋,以后逐漸呈網狀,待活動性病變完全消退,病變結膜全部成為白色平滑的瘢痕。
沙眼可分為三期
I期—進行期:即活動期,乳頭和濾泡同時并存,上穹隆結膜組織模糊不清,有角膜血管翳。
II期—退行期:自瘢痕開始出現(xiàn)至大部變?yōu)轳:邸H殘留少許活動性病變?yōu)橹埂?br/>
III期—完全結瘢期:活動性病變完全消失,代之以瘢痕,無傳染性。
根據(jù)活動性病變占上瞼結膜總面積的多少,分為輕(+)、中(++)、重(+++)三級。占1/3面積以下者為(+),占1/3~2/3者為(++),占2/3以上者為(+++)。
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二醫(yī)院眼科中心 浙江大學眼科醫(yī)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