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言
近日,浙江大學眼科醫(yī)院(浙大二院眼科中心)姚克教授、韓海杰研究員團隊在 “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 Practice and Research”期刊發(fā)表了題為“Recent progress of nanomedicine in managing dry eyedisease” 的綜述。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二院眼科中心碩士研究生呂澤恩為論文第一作者,姚克教授和韓海杰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。
01
論文導讀
干眼病(DED)是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,全球的發(fā)病率從5%到50%不等,影響了世界范圍內相當大比例的個體,且近年來的發(fā)病率不斷上升,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局部給藥仍是干眼治療的主流給藥方式,但其存在生物利用度低、藥物代謝快、給藥需求頻繁等缺點。幸運的是,納米醫(yī)學的進步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,并為DED的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幫助。
DED是一種多因素參與的眼表和淚膜疾病,淚膜功能和結構的完整性對維持眼表穩(wěn)態(tài)至關重要。DED的常規(guī)治療包括使用人工淚液產品、環(huán)孢素、糖皮質激素、黏蛋白促泌劑和非甾體抗炎藥。此外,納米醫(yī)學是目前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,許多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各種納米治療藥物,包括納米乳劑、納米懸浮液、脂質體和膠束。值得注意的是,其中一些創(chuàng)新納米制劑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(FDA)的批準,作為DED的新型療法,納米藥物的進步將為治療DED提供更好的應用前景。
本文綜述了納米藥物治療DED的最新進展,并展望了隨著納米藥物的發(fā)展,DED治療領域將迎來新的突破,為世界范圍內的DED患者帶來光明的前景。
DED是一種多因素眼表疾病,以淚膜穩(wěn)態(tài)喪失為特征,并伴有眼部癥狀,其中淚膜不穩(wěn)定和高滲透壓、眼表炎癥和損傷以及神經感覺異常起著重要作用。干眼會極大地影響視覺功能(如斜視、光暈、復視、閃光、畏光等),引起上瞼下垂、絲狀角膜炎和淚腺區(qū)域腫脹,導致眼部不適(如干燥、發(fā)紅、異物感、燒灼感、傷害性疼痛、神經性疼痛、眼疲勞等),隨著病情進展,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視力喪失。眼科手術、不適宜的環(huán)境條件和使用角膜接觸鏡等危險因素的存在導致了DED患病率的增加。治療方法包括瞼板腺熱敷、鼻淚神經刺激、局部藥物等。在這些選擇中,局部用藥物是最常見的一種。然而,DED局部用藥有以下幾種局限:患者依從性、眼壓升高和副作用等。此外,由于淚液稀釋和淚管引流,藥物的濃度極低,導致滴眼液的作用時間短。因此,局部給藥治療DED的頻率較高。近年來,納米藥物在眼科、腫瘤學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,為疾病的診斷、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本文以納米粒子的材料、功能、治療效果、市售制劑等方面為主體系統(tǒng)性綜述了目前各種適用于治療DED的納米粒子,以期為將來研究者設計更先進的眼用納米材料帶來啟示和借鑒。
02
論文圖表
Fig. 1 淚膜及其結構示意圖
Fig. 2 DED的免疫炎癥通路示意圖
Fig. 3 用于眼科局部藥物遞送的納米粒子
Table 1. 用于治療干眼病的具有代表性的市售納米藥物
引用本文:
1.Lv Z, Li S, Zeng G, Yao K, Han H. Recent progress of nanomedicine in managing dry eye disease. Adv Ophthalmol Pract Res. 2023;4(1); 23-31 doi: 10.1016/j.aopr.2024.01.008
原文地址: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aopr.2024.01.008
通訊作者:姚克 教授
主任醫(yī)師,博士生導師
通訊作者:韓海杰
研究員,博士生導師
第一作者:呂澤恩
碩士研究生
浙江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第二醫(yī)院眼科中心 浙江大學眼科醫(yī)院